• 伟德bevictor中文版
  • 经管邮箱
  • 教职工内网
  • 用户登录
  • EN

20周年院庆感怀

2004-04-20
阅读:

20周年院庆感怀

供稿:宋学宝

转眼之间,我来清华已经12年,经管学院也迎来了它风华正茂的20周岁。在这丁香花开、柳絮荡漾的浪漫季节,在这老少校友欢聚一堂、新朋旧友共叙衷肠的时刻,总是让人激情满怀,浮想联翩,难忘在这里度过的每一个春秋。现将我在清华的12年总结成12节内容,作为对经管学院20周年的纪念。

1、一本书:菲利普?科特勒的《营销管理》

1992年,我刚进入清华任教,就为92级MBA讲授市场营销学,当时我真有点意气风发。现在回想起来,当时自己对营销的理解只是皮毛,教学技术也非常粗糙,然而当时有一股挡不住的激情。因此大胆推荐菲利普?科特勒的《营销管理》(第四版或第六版的中译版)作为教材。尽管当时这本书很难买到,也非常贵,但我还是坚持自己的选择。后来学生都认为我选择正确。现在全国的MBA都在用菲利普?科特勒的《营销管理》,但我们引进该书要比兄弟院校早5年左右。

2、两位院长

我在经管院的12年,是她发展最快的12年。12年中,虽然与两位院长没有什么接触,但眼见耳闻,体会最深的仍然是经管院的发展应该归功于两位院长的高瞻远瞩和苦心孤诣。朱院长在繁忙的政务工作之中,总是不忘经管院的发展。而更重要的是他本人的经历为我们提供了“追求完美”、“自强不息”的表率。而赵纯均院长虽然任院长一职只有短短三年时间,但为经管院工作则已近20年。赵院长能够在别人拼命炒作时保持低调,在别人抓钱的时候放眼国际合作,并且一改清华工科的作风,包揽海内外不同风格的英才共襄盛举,体现了“行胜于言”、“厚德载物”的精神境界。虽然我没有机会在清华学习,但有幸在两位国内顶尖的院长手下工作,是我一生的荣耀。

3、三次出国

1994年初,作为CIDA项目的访问学者,我到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商学院进修。对于我这个初出国门的人来说,加拿大给我的感觉近乎天堂,尤其是当飞机从夜空中缓缓降落在灯火通明的银色世界中时。当时出国是一种奖赏,但由于中国与国外的差距太大,加上自己英语水平较差,很容易产生自卑感。好在项目协调员陈玫女士对我们关爱有加,使我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回国时,我送给她一首小诗:情真缘自流,君子居上游,客来千里外,门前独系舟。表达了我内心的感激之情。

1997年,我院与MIT开展IMBA国际合作项目,我有幸作为第一批教员到斯隆学习他们的案例教学体系。在MIT,我真正感受与大师们在一起的乐趣,5个月之后,我怀着自信回到经管院,发展出独具特色的案例教学法,核心内容是:案例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先由学生上台分析案例,然后由学生提问,最后由老师进行分析。实践证明,这一套方法比较适合MBA的市场营销教学。

2001年,我院与哈佛建立了合作关系,我有幸参加哈佛商学院的一次高级经理培训班,建立了战略营销的基本概念,回来后,我开设了战略营销的新课。

三次出国,使我上了一个台阶,同时也增强了自信,这倒不是因为自己进步了,而是因为国家强大了,经管院实力增强了。

4、四门课

在经管学院12年来,我共开设《营销管理》、《销售管理》、《广告管理》、《战略营销》四门课程,其中后三门是我新开设的。但直到今天,我也只敢说我能把《营销管理》讲好,其他几门课都还在探索之中。我的体会是要把实务课讲好太难了,没有5年左右的钻研难以有所心得。

5、五次搬家

刚来清华时,我唯一的愿望是一间单人房,但当时却难以得到满足,直到94年这一愿望才实现。97年结婚时,想要个一居室,也还要排队等候半年。00年分到了两居室,02年,自己购买了一套复式住宅。12年前,人们的口头禅是“傻博士、穷教授”,12年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和对知识的尊重。

6、不能忘记六位先生

我所在的管理系,原来叫管理工程系,现在的MBA项目和高级经理培训项目都发源于该系。我来到该系之后,已经有两位教授去世(徐国华、刘光庭),四位退休(刘冀生、潘家轺、杨延龄、张渌)。这几位教授对我们系的发展和我们院的发展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享受经管院发展的成果的主要是我们这些后来者。现任系主任赵平教授凡事能够想到和照顾到退休教授,已经形成了优良传统,我认为这正是我们院的可贵之处。

8、七个班

今天返校的学生中,我能够非常清晰的记起该班的情况的,只有7个班,而且这7个班都不是我近几年教的,越早的班感情越深。我不得不承认,刚来清华时,虽然教学水平较差,但总是在用心教书。现在水平比过去提高了,但主要是在执行职责,用心反而少了。付出越多,记得越深,感情也就越深,反之亦然。院庆恰如一面镜子,给我一个很好的反思机会。

8、八个项目

在这12年中,我主持和参与了8个较大的科研项目,这些项目提高了我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在营销管理研究这个领域,只有和实践保持紧密联系,才能避免闭门造车。

9、九篇文章

在12年中,我觉得自己写的9篇文章最能反映我的观点和风格,虽然谈不上水平,但也是自己努力思考的结果,现录如下,供同仁批评指正。

u 学习型组织的神话与现实,企业管理,2002年第11期

u 新经济时代的战略营销,市场营销导刊,2002年第3期

u GE不是榜样,IT经理世界,2002年第8期

u 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的比较研究,改革,2001年第三期

u 企业发展战略九大误区,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0年第5期

u 创业营销,IT经理世界,2002年第22期

u 职业经理人的游戏规则,IT经理世界,2001年第16期

u 价格战的游戏规则,中外管理,2000年第8期

u 格兰仕:简单的成功,企业管理,1999年第12期

10、十个行业

12年来,我逐渐认识到行业追踪对营销研究者的重要性,我现在正在追踪的10个行业是:汽车、家电、IT、通信设备、零售、互联网、服装和制鞋、直销、房地产、金融。在这些行业中,我保持着某种密切联系,尽管我对有些行业(如保险)高度不信任,但仍在努力观察。对于营销研究者来说,行业好比战场的地形地貌,它对战略战术的应用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对一个行业的深入理解往往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

11、十一件遗憾或错误的事

12年中,有11件错事我难以忘怀,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也给我很大的打击,但凡人都是在错误中成长的,我最终还是从这些阴影中走了出来,迎接20周年院庆的美丽蓝天。同时正是这些错误和遗憾使我感受到朱院长“追求完美”的教导的价值。

12、十二句话

下面12句话是我12年来的一点体会,现抄录如下,供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u 零的突破易,一的突破难

u 真理的价值不在于她的普遍性,而在于她的偶然性

u 未来的行动可以改变过去的历史

u 自由与效率成反比

u 好的开始是失败的一半

u 如果你拒绝成为历史的工具,你就会成为历史的牺牲品

u 正命题成立,反命题在一定条件下也一定成立

u 在别人不需要时给予,那是一种罪过

u 你必须相信人、依靠人,但人是一切因素中最不可靠的因素。一切管理的艺术,都是将人的因素物化的艺术

u 从长期来看,个体利益的最大化是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从整体来看,短期利益的最大化是长期利益最大化的前提

u 如果你给人们套上枷锁,他们便知道自由的价值,选择是一种自由,但自由是痛苦的,

u 不要因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遗憾,每一个人的出生地都是上帝安排的伟大起点。